下排汽式灭菌器与脉动真空灭菌器性能对比分析

作者:赵莉莉 杨志红    
作者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第三人民医院750011 


 
【摘要】  目的 通过临床对两种灭菌器使用对比分析说明:脉动真空灭菌器自动化程度高灭菌性能可靠。方法 采用下排汽式灭菌器与脉动真空灭菌器在真空度、物品氧化、氧化、压力、温度、灭菌时间、灭菌效果监测几方面的对比分析。结果 脉动真空灭菌器真空度高、物品不易氧化、压力高温度高灭菌时间短、灭菌物品合格率高。结论 使用性能良好的灭菌器是保证医疗器械、敷料灭菌质量的关键。

【关键词】  两种灭菌器;真空度;物品氧化;灭菌时间;灭菌效果监测。 

供应室是向全院提供各种无菌器械和其他物品的重要科室,工作质量与医院感染、热源反应的发生密切相关,直接影响医疗和护理质量的效果,甚**病人的生命安危。灭菌效果是否合格,对降低医院感染,尤其是控制外源性感染的发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 。而使用性能良好的灭菌器是保证灭菌效果的关键。  

  我院于2001年10月前使用下排汽式灭菌器,因设备老化,灭菌合格率差,筒体腐蚀严重,存在灭菌物品再污染等原因被淘汰。于2001年12月购置(LMG-1.5落地式;DMQ0.3Ⅱ)脉动真空灭菌器。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对下排汽式灭菌器与脉动真空灭菌器性能进行对比分析如下。

  1  真空度对比  

  下排汽灭菌器内室的空气是靠蒸汽源的压力来排除,排汽量和排汽时间人为控制,排汽不彻底。由于内室的排汽压力只能达到0Mpa,标志锅内和锅外的气压相等,内室空气不能彻底排出,有空气团存在,所以直接影响了蒸汽灭菌效果。  

  脉动真空灭菌器,内室的空气是通过水环式真空泵三次脉动强行抽走,内室空气团存在程度分析如下:真空泵通过对内室进行抽真空4分钟,内室真空度可达到-0.086Mpa,在次真空度下,内室抽出空气为98%,剩余2%抽二次时,得到的效果为:(2%~2%×98%)× 98%=0.0392%。内室处于真空状态,以敷料类灭菌程序为例说明描述真空状态及整个灭菌过程。  

  蒸汽灭菌成功与否,与灭菌器中冷空气的排除程度关系密切,空气的存在对蒸气灭菌不利主要有:①降低了蒸气的分压,达不到所示压力的相关温度。②阻凝微生物周围湿度增加,使蛋白质变性时间延长。③空气冷凝时体积缩小,远不如蒸气,由于它产生的局部负压低,不利于热穿透。   

  综上所述,对两种灭菌器进行对比得出脉动真空灭菌器,真空度好,内室无空气死角,利于蒸气穿透物品。

  2  物品氧化    

  内室如果有空气的存在,被灭菌物品在高温高压下被氧化不耐用。临床工作中表现为:包布变黑,变的易破损;橡胶手套发粘;手术刀变敦;医疗器械生锈,关节不灵活等现象。  

  下排汽灭菌内室空气靠蒸汽进入进行重力置换,内室有空气团存在,因此在临床上出现上述物品、器械被氧化的表现。   

  脉动真空灭菌器内室空气经真空泵强行抽走,上述计算公式分析结果表明,内室处于真空状态,没有空气团存在。物品,器械不会出现上述被氧化现象。

  表1   两种灭菌器在压力、温度、灭菌时间的对比[2]

  3  两种灭菌器效果检测结果分析

  3.1  下排汽灭菌器灭菌效果是否达标监测   **早使用试剂是硫磺(119 ℃熔化)。后来改为121℃ 指示卡和胶带,使用现代的生物指示剂(嗜热脂肪杆菌芽胞)试验检查合格率65%。

  3.2  脉动真空灭菌器效果监测    使用132 ℃指示卡和胶带,每月进行一次生物指示剂(嗜热脂肪杆菌芽胞)试验检查合格率为100%。真空灭菌器残余空气的存在是压力蒸汽灭菌失败的重要原因。BD试验是专门用于监测真空灭菌器空气排出效果的试验,以评估真空灭菌器排出余气及蒸汽渗透情况[3] 。为了确保灭菌质量2002~2004年以来,我院每月进行一次BD试验,监测结果(除一次由于人为的因素,BD试验包打法不规范,造成试验结果失败)均合格。2005~2007年来我院每月进行一次BD试验,改为每周一次,监测结果均合格。

  表2  结果对比分析

  4  结论

  使用性能良好的灭菌器是保证医疗器械、敷料等物品灭菌质量的关键因素[4] 。经过两种灭菌器性能的对比分析,说明脉动真空灭菌器先进性,自动化程度高,灭菌性能可靠,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刘仲梅,李荡,金淑杰.医院消毒工作中的目标监测与预防医院感染[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1);48-49

  [2] 郭丽钧,房彤. 医用消毒供应与临床应用.合肥中G科学技术大学出版,1996-10:64

  [3] 李秋莲,新启用的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的质量监测[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4(6):451

  [4] 魏静蓉,府伟灵,廖建梅,等.重庆部分医院灭菌工作的调查与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1)